“心”适应,新成长 | 新学期心理调适指南
假期慵懒的惯性尚未消退,新学期的钟声已然敲响。从自由随性的假期模式,切换到规律有序的学习节奏,不少同学或许会体验到期待与不安交织的复杂感受。为此,共青团郑州市委精心准备了一份心理调适指南,希望能陪伴大家平稳度过这段适应期,从容迎接新学期的挑战与可能。
01
接纳情绪
从假期松弛状态切换到规律学习,面对节奏变化,出现学习效率暂时性降低、情绪低落、焦虑等症状都很常见。首先,我们要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感受,认识到这些情绪反应都是暂时的,经过调整是可以改变的。而且每种情绪都有其自身的价值,适当的紧张能激发行动力。尝试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:“新的学期,新的开始,加油!”“开学啦,又可以见到老师和伙伴们啦!”。每天给自己一点正向鼓励,内心会更有力量。
展开全文
02
行为调整
开学后若作息一时难以调整,不必过于焦虑,这是假期模式切换后的自然反应。从细微处着手,比如每晚比前一天提前15分钟入睡,逐步接近理想作息;睡前一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,防止蓝光干扰睡眠;午休时间适当的安排10-15分钟的短暂休息或小憩,不宜过长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周末补觉不宜过多,比平时晚起1小时左右即可,以免打乱刚刚建立的节奏。通过科学的调整方法,你完全可以在一两周内重新掌控自己的生物钟,让每一天都活力满满。
03
人际适应
新学期开始,人际关系的重新连接既带来期待也可能伴随些许不安,尤其是升学或者转学的学生。不必急于融入,可以从简单的“微社交”开始:一个真诚的微笑、一句关于假期趣事的问候、一次午餐的邀请,都是温暖而有效的破冰方式。试着成为积极的倾听者,对他人的分享保持好奇与尊重,这往往比急于表达自己更能建立信任。若与同学发生矛盾,尝试“非暴力沟通”(描述事实+表达感受+提出请求)。 保持开放和友善的态度,允许关系自然发展,你会在多次的小互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舒适圈和归属感。
04
学习规划
设定“SMART”目标:目标应具体(Specific)、可衡量(Measurable)、可实现(Achievable)、相关性(Relevant)、有时限(Time-bound)。如,将“提高数学成绩”转化为“本周内每天完成10道数学练习题,并弄懂错题”。
善用时间管理工具:尝试番茄工作法(学习25分钟,休息5分钟),它能有效提升专注力。列一个简单的任务清单,每完成一项就打勾,带来的成就感会推动你持续前进。
主动预习与复习:对新内容进行快速浏览式预习,带着问题听课;对旧知识进行定期、短暂的回顾。主动出击,远比被动承受来得轻松。
05
寻求帮助
如果持续感到情绪低落、过度焦虑或身体出现明显不适(如频繁头痛、胃痛),请及时向家长、老师、心理咨询师求助或拨打郑州市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。寻求帮助是心理智慧的表现,而非软弱。
新学期的适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适应中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向前迈出的勇敢一步。学会与情绪共处,用行动代替焦虑,让每次尝试都成为你自信的基石。这个学期,愿你心有所向,步履不停,书写属于自己的崭新篇章。
供稿 | 龚玲玲 审核 | 王 果
评论